近年來,吉林省長春市著眼于從制度設計上解決一把手權力過分集中和缺乏有效制衡的問題,探索建立了市直機關主要領導“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即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財務、干部人事、行政審批、工程建設和物資采購等五個方面的具體工作,由班子其他成員協助分管,逐步形成了“副職分管、正職監管、集體領導、民主決策”的權力制衡機制。
花錢有規矩——“小錢不歸我管,大錢我定不了”
“小錢不歸我管,大錢我一個人也定不了。”自從實行“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以來,長春市不少單位和部門的一把手談到單位財務支出時最經常說的就是這句話。在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風街道辦事處,“管錢”的是辦事處副主任葛利民。“無論財務支出數額大小,一把手自己都定不了,更多的是參與決策和對我行使權力情況進行監督。”葛利民這樣總結一把手在財務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發揮。
不光是財務,包括物資采購,只要是涉及花錢的事項,按照規定,一把手都無權自己做決定。如長春市衛生局制定了《大宗物資采購制度》,規定對小額度物資采購,要求有關部門提出采購計劃,分管領導審批;對大額度、大批量的采購事項,必須經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任何個人不得直接決定和從事大宗物資采購事宜,一把手負責監管。
用人走程序——科學設計、集體決定
花錢不再“一支筆”,用人也不能“一言堂”了。
呂佳滿是2012年走上榆樹市黑林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這一領導崗位的。雖然在黑林鎮工作多年,成績和能力大家也都認可,可當時已經48歲的呂佳滿對自己能否提拔心里一直沒底。為此,身邊的朋友勸他去找“說了算”的領導做做工作。
就在呂佳滿猶豫不決的時候,榆樹市在此次干部選拔中實行的“公推比選”給他吃了“定心丸”。“公推比選”是該市在落實一把手“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中探索出的一項干部選拔的創新舉措。其中“公推”是通過干部自薦、領導干部署名推薦、單位黨組織推薦、組織部門推薦相結合的方式提名,拓寬選人視野。“比選”即比德才、比實績、比公認,經過組織考察、確定擬定人選、差額票決等程序確定人選。具體考核中,又根據干部年齡梯度比較大的實際情況,以45歲為界,制定不同的考核辦法。“這樣的選拔考核方式設計科學,我再也不用擔心吃‘年齡虧’了。”呂佳滿說。
除了干部選拔任用,包括干部崗位的調動、分配,找一把手也沒用。長春市規定,凡涉及干部選拔任用、公務員管理、人員錄用流動及工資福利等干部人事工作,經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后,由分管領導具體組織實施。
辦事看制度——切實防范廉政風險
“我們已經落實‘五個不直接分管’規定,具體事宜都由分管領導負責,你說的工程項目的事歸安湛副局長管,要統一報名,統一參加招投標,這事不是我能說了算的。”尹賢浩是長春市朝陽區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每年進入工程招投標期之后,托關系、求照顧的電話總是讓他頭疼不已。自從長春市實施“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以來,這類的電話少了許多,偶爾打進來的“求情”電話他答復起來壓力也減輕了不少。
除了確保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安全、廉潔、高效,“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給一把手設置的“隔離墻”也有效降低了行政審批中的廉政風險。如制度明確提出,“一把手要加強對行政審批工作的領導和監管,但不得違規干涉行政審批的具體業務工作。”這就減少了一些領導干部利用職權“批條子、打招呼”,直接干預審批工作,從中收受賄賂的可能。
監督動真格——確保規定落到實處
為了確保一把手“五個不直接分管”的規定落到實處,長春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強了監督檢查。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聯合相關部門組成檢查組,對相關單位執行“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情況定期開展檢查,對繼續分管或變相分管五個方面工作的黨政一把手將予以問責,責令其及時整改。雙陽區對43名部門一把手進行了約談,并對落實“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不力的部門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