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敲警鐘頭腦清”,這是謝覺哉老人的一句名言。從古至今,人們把防微杜漸視作防變的第一要務。《楚辭•七諫》云:“日漸染而不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隨著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一些違規、違法犯罪的黨員干部紛紛落馬。分析腐敗變質分子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不少人“為官之初”還是比較守規矩的,能嚴于律己,依法辦事,自尊自愛,勤政為民。但由于客觀條件的變化,他們自我提醒、自我約束、自律意識漸漸地弱化了,一遇到金錢、美色就犯“軟骨癥”,仿佛“缺鈣”成了他們的專利,最終做了金錢的“奴隸”、“石榴裙”下的敗將,一出出自我毀滅的悲劇就是這樣上演的。原河北省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周本順,落馬后,他追悔莫及地說:“假如當初把反面教訓當作警鐘掛在耳邊,也不至于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經驗證明,越是高官權大,越要有一種臨深履薄的警醒。立身清正,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失自我,始終保持黨員干部的本色。
有了警鐘常給自己敲的習慣,就能及時發現和校正自己思想上和行為上的偏差,從而自覺地擺脫名與利的羈絆,不為“燈紅酒綠”所誘惑,聚精會神地干事業,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浦南鎮紀委書記卞德喜)
所在位置: 首頁 > 基層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