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監督執紀問責,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聚焦突出問題,明確監督檢查重點,創新監督機制,建立干部作風監督工作平臺。對外暢通網絡、電話、群眾主動監督渠道,完善群眾投訴辦理機制、群眾問政辦理機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出的意見快調查、快處理、快落實,利用社會“公信力”約束干部的日常表現、作風建設情況,形成對干部轉作風的“倒逼效應”。對內建立干部定期“述職”承諾機制,每半年召開一次干部述職工作實績和下一步履職承諾,分階段和年度民主“測評”考核干部工作實績,及時反饋整改,全面實行干部工作績效和作風紀律“雙考核”、“雙掛鉤”,在黨員干部中形成“不敢為”的有效震懾,真正推動干部作風建設常態化。
二是注重廉政風險防控,推進反腐倡廉常態化。重點圍繞思想道德、崗位職責、工作業務、權力行使和制度機制,通過“自己找、大家提、群眾議、集體定”等方式,全面排查風險點,并根據權力的重要性、使用頻率、腐敗現象發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把廉政風險劃分為一、二、三個等級,明確要求一級風險由主要領導監管;二級風險由分管領導監管;三級風險由部門負責人監管。確定以“一把手”為防控重點對象,以民生工程項目建設領域和糾正部門行業不正之風領域為防控重點領域,以管人、管事、管財等崗位為重點防控重點崗位,將“一崗雙責”的目標要求具體落實到每個領導干部身上,層層完善廉政監督檢查體系,保證反腐倡廉工作常態化推進。
三是注重長效機制建設,推進為民便民常態化。健全民意暢通表達機制,建立完善信息化溝通平臺,全面了解群眾的呼聲和訴求。健全直接幫扶群眾機制,深化“五個一”活動,進社區、入企業征求意見,查找問題,并進行分類梳理,建立臺賬,制定措施,做實民生工程,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和具體困難。健全服務窗口“為民務實”服務機制,真正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句親切問候、一杯茶水待客”,標準使用“您好”、“請”、“對不起”、“再見”等文明用語,把前來辦事的群眾當朋友、親人,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健全監督機制,采取設立投訴電話、信箱及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等方式強化為民便民工作督查,確保為民便民工作常態化、長效化開展。(楊娟)